农民种出的不是粮食而是生命但粮食为什么还这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4-01-29 16:37

  粮食,本来就是生命的。人作为一种碳基生命,又处于地球食物链的顶端,是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提供的能量为生。

  粮食实际上属于大宗货物。比如说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稻谷等等,国际之前的买卖动辄是几千上万吨。

  粮食的生产没有多少技术含量,只有生产效率高低以及粮种的优势。人们通过科技或者基因技术能够提升粮食的产量,人们通过机械化生产也能够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。

  可能,老年人不认同,他们的思想还是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,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一丝一缕当思物力维艰”。可是,这种传统思想并没有考虑到经济规律。

 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运行统计公报显示,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66384万吨,比上年增加594万吨。其中,稻谷产量20961万吨,减产1.2%;小麦产量13359万吨,增产1.6%;玉米产量26077万吨,增产1.4%。

  人们觉得粮食产量都是大家吃掉了,可实际上有些粮食只是被大家间接吃掉而已,而且还出现了过剩。2019年我国稻谷产量2.096亿吨,同比减少252万吨,食用消费1.58亿吨,同比减少50万吨,尽管稻谷饲用和工业用粮有所增加,预计年度结余1430万吨,已连续多年结余,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。

  当我们生产出来的粮食消费不掉的时候,就成了负担。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看到了生产过剩带来的负面效果,比如说大头菜一斤几分钱没人去摘,直接打碎了埋到地里。马铃薯如果收割时破损,无法卖出去,挑选后直接倒掉沟里。现在很多人已经理解为什么牛奶要倒掉也不送给穷人,因为要搭上高昂的运输配送成本。

  中国目前的粮食储备率是35%~40%,中国各地的粮食储备数量是按照“产区保证三个月销量,销区保证六个月销量。”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是农民几乎不买粮食,因此对于有些地区粮食储备数量足够用一年。随着机械化的生产,我们粮食产量的稳定性越来越高,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强。这样粮食储备问题就需要考虑了,储备数量越多,成本就越高。而且还要定期置换,否则发生霉变那就是浪费了。

  其实,国家为了维护农民的粮食种植利益,采取的是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。2023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保护价是1.12元每斤,可是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呢?只有美国墨西哥这些地区的小麦只有1500~1800元一吨,换算成人民币是0.75元到0.9元一斤。即使运到国内,相应的价格也不会超过一元一斤。为了防止国外小麦价格的冲击,我国对很多农产品设置了进口限额。

  所以,未来粮食生产注定要走工业化大生产的道路了,粮食价格要想往上提升真的很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